今天下午幫一位同學上課,
主要目標是調整推、拉的動作。
看他的身形算是壯碩,
一般能練到這樣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,
猶豫他到底需不需要跟我上課?
畢竟花費並不便宜,
但他表示推拉的動作困擾他許久,
希望我幫他看一下於是就約時間上課。
第一個先看水平拉的動作:
用他平常訓練組七成的強度看動作,
發現提肩胛肌、上斜方肌太緊,
拉的時候整個肩頸硬得跟石頭一樣,
看來這問題真得很嚴重,
難怪他被拒絕後還硬要找我上課。
如果七成的強度都這樣,
正常訓練結果一定更嚴重。
判斷是動作模式尚未建立無法有效刺激目標肌群,
又急於增加訓練強度以至於過度代償。
除此之外左右半邊高低肩的問題,
調整成單邊訓練並且把重量下修改到原本的6成。
左邊背肌無力以至於上斜方、提肩胛肌出力代償,
右邊背肌有力但因動作幅度增大全新感受,
後三角、三頭常頭感覺更為明顯。
就這樣單邊訓練三組之後,
他開心地告訴我,
我的闊背回來了!
第二個看槓鈴臥推:
一樣從七成的重量開始,
發現軌跡不對、臥距有問題,
導致前鉅肌、軀幹核心張力受影響,
兩腳受力不均勻。
調整臥距、修改軌跡後,
胸肌感受度明顯上升,
核心更能出力穩定。
很多時候有問題的不一定是問題本身,
必須找到源頭(通常是受力點),
修正姿勢後才能判斷何者是因何者是果。
調整姿勢後推不到三組胸肌明顯感覺到徵招、出力,
他說:原來我之前都用錯方式、難怪臥推卡了一年都不會進步。
追問下去為什麼不找教練?
他表示之前在美國念書,
那邊的教練不怎麼專業、問了也只會說你做的不錯,
不太會找問題、調整不會調整,
當然美國優秀的教練應該很多,
但可能要開很遠、找很久。
聽到這邊心裡蠻開心的,
能幫客戶調整動作又獲得肯定,
身為教練最快樂的莫過於此。
第三個看垂直拉:
雙手拉一樣左邊肩胛比較高,
改成單邊練習正確路徑、動作幅度、徵招方式,
拉完三組後高低肩不見了,
原本看到的上斜方、提肩胛肌代償也不受影響了。
問他上完課感覺如何:
他表示舒服多了,
好像找回身體運動的能力,
知道到底該怎麼出力才是。
心得:
如果是剛入行不久的我遇到他,
可能會請他放鬆肩頸、緊繃的肌肉放鬆完再訓練。
這幾年進修、為了開設G動學跟思賢不斷熬夜討論,
讓自己的能力有所精進。
很多肩頸痠痛的問題,
是大腦徵招了不該使用的肌群去出力,
該出力的肌群不知道怎麼使用、或是被抑制住,
往往透過正確的動作模式訓練,
就能找回身體的主控權。
#GYMEFIT
#找回身體的主控權
#G動學
#GreatMovementSystem
#私人教練的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