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是2019年最後一梯次 #G動學動作概論與核心 研習,最初設定G動學三門課程動作概論、上肢、下肢,我們推薦動作概論先上,從基礎觀念著手,帶領教練們了解動作組成的原因、動作設計的原理、如何進退階,連結到呼吸、核心與動作之間的關聯性。

有同學在課後回饋提到覺得術科時間太少,也有同學反應學科內容可以再簡化增加術科操作時間,看來同學們對於實務操作的部分興趣濃厚。在術科操作前有紮實的學科講解,目的是希望同學們能透過術科操作實際了解背後的原理,對於學科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悟,吸收內化成相對應的知識。如果學科少一些,在術科操作時的體悟大概就是看我們表演,覺得這個很神奇,回去直接拿來用。


我們教學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們能理解前因、後果,統整思考脈絡、整體評估考量過後選擇最適合客戶的手段與處置。日後遇到相關、類似的問題能夠透過G動學的思考邏輯判斷、應用,納入自己的教學系統;沒碰過的問題可以試圖用經驗法歸納判斷,了解是否是教練的職責或者該轉介尋求協助。


術科操作固然重要,學科的背景知識更不能少,當然我私心也很希望多分享術科實際案例、操作,讓同學們理解實務應用方面的技巧。但以目前時程的安排似乎不太能夠在精簡或修改,或者我們該再拉長教學時間?(誤)

今年剩下的兩場G動學,是術科占比較多的上肢跟下肢,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解剖、訓練及應用。
謝謝大家